驻巴西大使祝青桥在巴西媒体发表署名文章《“中国新能源汽车产能过剩论”成立吗?》
2024-05-18 03:21

516日,驻巴西大使祝青桥在巴西第一大财经半月刊《审视》杂志发表题为《“中国新能源汽车产能过剩论”成立吗?》的署名文章。

全文如下:

“中国新能源汽车产能过剩论”成立吗?

最近,国际上有人大肆炒作“中国新能源汽车产能过剩引发全球担忧”的论调。我认为,无论是从经济学理论上看,还是从世界经济发展的现实看,这一说法都是站不住脚的,是一个典型的虚假叙事,目的是挑拨中国与世界的经贸关系,扰乱国际贸易秩序,遏制打压中国经济良好的发展势头。

第一,从市场经济逻辑看,“产能过剩论”是个伪命题。众所周知,市场经济条件下,产品的供需不平衡是常态:供不应求,价格就会上涨,供给加大,供需趋于平衡;供大于求时,价格下跌,供给减少,价格就会回升。某产品在一国内部供大于求,而其他国家需大于供,是国际贸易的基础。德国所生产汽车的80%、日本的50%、美国的25%,都用来出口。中国生产的新能源汽车只有12%用来出口,仅占全球销量的8%。以所谓“产能过剩论”来批评中国,是典型的双标。

第二,从应对气候变化的现实看,“新能源汽车产能过论”是无稽之谈。当前,发展绿色低碳环保的新能源是各国共识。据国际能源署测算,要实现全球碳中和目标,2030年全球新能源汽车的需求量将达到4500万辆,是2022年的4.5倍。可见,全球新能源汽车的需求还没有充分释放。中国新能源汽车为全球经济绿色转型做出贡献,却被污蔑成全球担忧之源,真是无稽之谈。

第三,从国际政治的角度看,这是“产能过剩论”起源地国家炮制的泛政治化认知操弄。细心的人们可以发现,“中国新能源汽车产能过剩论”的源头国家,也被认为是当代经济学的起源之地,其官方上下明知产能过剩的提法违背经济学常识和产业发展的事实,但还企图给中国扣上“产能过剩”的帽子。从根本上讲,就是在多极化进程中缺乏自信,“自己过不好,就不让别人过好”,试图遏制中国的高质量发展,剥夺中国的正当发展权利。这一企图不仅不道德,也一定不会得逞。

当前,巴西正致力于推进“再工业化”,中国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,两国发展战略对接的空间大,工业方面互补性强。新能源汽车是中巴重要合作领域,双边贸易、投资都呈现加速推进的好势头。比亚迪在巴西投资兴建大巴底盘厂、太阳能板厂和新能源车综合工厂,比亚迪海豚mini登上巴西电动汽车四月销量榜榜首。奇瑞与巴西卡奥合资建了两个汽车生产基地、百余个销售网点。长城未来十年将在巴西投资100多亿雷亚尔,深化与巴方伙伴的汽车产业链合作。

把“产能过剩论”扔到大西洋吧!我深信,就像中巴经贸合作一样,两国在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合作将不断迈上新台阶,实实在在地造福两国和两国人民。

中国驻巴西大使祝青桥


原文链接:

https://exame.com/economia/opiniao-tem-base-o-argumento-do-excesso-de-capacidade-produtiva-de-veiculos-de-nova-energia-da-china/